6月7日,林浩(化名)和朋友在东莞钓鱼时,他突然感觉嘴巴不受控制地张开,发不出任何声音,脑袋也不受控制地向左抽搐点头。辗转多家医院检查后,医生诊断他为裂头蚴感染。并且影像定位病灶藏在掌管语言产生与表达控制的区域。
如何在顺利捉虫的同时,保全患者的语言功能?医生尝试在术中唤醒麻醉下行裂头蚴抓取手术。手术当天,医护团队先在全麻状态下完成开颅,再将林浩从麻醉中唤醒,林浩根据指令吐舌、握拳、回答简单问题……通过实时互动,医生精准定位功能区边界,并成功捕获一条约10厘米长、仍在蠕动的裂头蚴。 术后林浩恢复良好。
回忆感染源头,他坦言小时候喝过生水,回老家仍习惯用井水刷牙。医生提醒,人若误食被裂头蚴虫卵污染的生水,或食用未煮熟的野生蛙肉、蛇肉,幼虫就可能进入肠道,钻入大脑便称为脑裂头蚴病。医生介绍,此前临床上遇到过裂头蚴在脑袋里存活20年的案例。
来源:广州日报
撮合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